永新县致远学校

家校共育 / 家长学校

【家长学校】经典书籍共读《打击孩子的话,拯救孩子的话》第四章:“要说多少次你才明白”会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感

书评重塑:第四章“要说多少次你才明白”会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感——教育的语言,不应成为否定的回声。

“要说多少次你才明白?” 这是许多家庭中常见的一句话。父母或许只是出于焦急、无奈, 但在孩子心中,却可能种下深深的自我怀疑。

这种话反复出现,孩子会逐渐认为自己笨、不可理喻、不被接纳, 而这正是“自我肯定感”丧失的开始。

小瞳的故事:在否定中失去了方向

小瞳出生在一个对教育高度重视的家庭,父母高学历,对她期望极高。母亲没有恶语相向,却经常以“他人”为镜子,用榜样的方式刺激她:“美莎画画又得奖了。”“小健连九九乘法表都会背了。”‍

久而久之,小瞳意识到,母亲每一次夸别人, 都等于否定了自己。她开始恐惧评价,陷入“别人好=我不够好”的思维陷阱。

初中后,她接触社交网络,迅速沉迷于网络上的夸赞。 成年男性的虚假认同,成为她情感缺口的“补丁”。直到事情不可收拾,她被送往少年鉴别所——成为“触法少年”。

她不是叛逆,也不是冷漠。 只是,在不断的比较和否定中,她失去了辨别对错的能力, 也失去了真正相信自己的力量。

01自我肯定感:孩子成长的心理免疫力

书中指出,许多误入歧途的少年,并非对规则毫无认知, 而是早早丧失了“我可以更好”的信念

他们被压得喘不过气,习惯了低期待。

他们看不到努力的意义,只求短暂的情绪满足。

他们渴望认同,却总被一句“你怎么又……”打回原形。
4.28.1.jpg
在少年院中,老师改变他们的第一步,是看见、倾听、肯定:“今天你比昨天更认真了。”“我发现你开始主动打扫了。”

不是教训,不是压制,而是慢慢重建他们与自己之间的连接。

02观察是一种教育力:打动人心的夸奖从哪来?

真正有力量的夸奖,来自对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。不是泛泛地说“你真棒”,而是看到孩子具体做了什么、努力在哪一处。

“我注意到你今天开始主动整理书包了。”

“你刚才没有立刻反驳,而是听完我说完才表达你的想法。”

这样的夸奖,才会在孩子心中扎根,成为他自己也认同的成长证据。

03培养孩子的心理力量:自我肯定感与自我效能感

书中提到,自我肯定感是孩子认为“我本身是有价值的”;而自我效能感是孩子相信“我能把这件事做好”。

两者都不是天生拥有,而是在点滴生活中慢慢建立。

当父母肯定孩子的情绪,而不是压抑他的表达,孩子学会了“我的想法被接纳”。

当父母帮助孩子设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标,并及时给予肯定,孩子体验到“我可以完成任务”的满足感。

这种来自日常的心理营养,才是孩子长大后真正的底气。

💌结语:爱不是期待完美,而是包容不完美中的成长

亲爱的家长们, 如果下一次你想说出“要说多少次你才明白”, 不妨停下来换一句:“没关系,我们一起再来一次。”你的理解,可能就是孩子自我重建的起点。
4.28.2.jpg

📖 下一章预告 | 第五章“好好学习”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?

当“学习至上”成为无形重担,孩子为何越学越痛苦? 我们将走进一个优秀男孩的极端选择,反思“好好学习”背后的沉重期待。

敬请关注。

上一篇:
下一篇: